受験生サイト サークル紹介 学生支援ポータル 学納金サイト  [在学生・保護者専用]

国际协力研究科举办2016年度秋季学期第3次演讲会
体验报告:日本对华报道的历史、体制以及中文网站




 2016年12月13日(二)下午,杏林大学研究生院国际协力研究科举办2016年度秋季学期第3次演讲会。原日本共同社记者高田智之以《体验报告:日本对华报道的历史、体制以及中文网站》为题做了一场十分精彩的讲演。高田先生回顾了1964年中日缔结记者交换协议以来日本对华报道的历史和体制,其中他就对华报道给予日本读者、视听者观点以及日中关系的影响,使用中文对外报道的现状、意图等问题做了分析。以下为讲义概要。

1、日中记者交换协定
 1964年4月,日中双方根据相互尊重,互不干涉的友好亲善原则,签订了记者交换协定,互向对方首都派遣特派员。

2、日中记者交换协定的修改
 1968年3月,日中双方就修改《日中记者交换协定》达成共识,一致同意记者交换必须有助于促进日中两国国民的相互理解与增进双方的友好关系。双方表示,要遵守“政治三原则”和“政治经济不可分原则”,努力维护日中关系的政治基础。所谓“政治三原则”,原系中方提出的日中外交原则,即①日本政府停止敌视中国政策②不参与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③不阻挠两国关系正常化。所谓“政治经济不可分原则”,即政治、经济彼此紧密相关,只有改善政治关系,才能有助于经济关系的发展。
 1970年9月,旧OANA(亚洲通讯社联盟)举行总会并邀请台湾通讯社·中央社与会。适值当时共同社任旧OANA会长一职,故中方强烈谴责,认为这是企图制造“两个中国”, 共同社北京支局长被中方驱逐出境,共同社陷入困境。1971年9月,共同社宣告退出旧OANA事务局,同年12月末,中方同意共同社恢复北京支局,1972年1月,共同社北京支局恢复活动。
 日中邦交正常化(1972年)后,双方于1974年1月5日,在北京续签了《日中关于交换常驻记者备忘录》。

3、日中媒体功能的区别
 日本媒体的功能,主要是监督权力。
 中国媒体的功能,是代表国家进行适当的报道。

4、关于煽情主义
 下面,我们看一下常被引用的日本媒体对呼吁“中国茉莉花革命”的报道。受北非、中东民主化影响,2011年2月,中国网络也出现呼吁政治改革的“中国茉莉花革命”。我们比较一下日本各媒体的处理。关于该事件新闻稿的处理,共同社指定各加盟报社在2011年2月21日早刊头版头条刊登,主标题定为“中国严防:上海4人被捕”。《读卖新闻》也在同日早刊头版头条以“中国:1000人被捕、软禁”为题刊登。《朝日新闻》虽非头条,但也在同日头版以“中国封杀游行”为题报道。各家报纸,均配有北京、上海众多围观者的照片,给予读者现场混乱的视觉印象,具有强烈的冲击性。
 另外,对于该事件,有的电视新闻节目主播评论说“在中东发生过的事,在亚洲也可能发生”。这种表述虽然简单、明了,但高田老师认为,这种表述具有先入为主的性质,容易让视听者产生不切实际的想象。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常常看到的表述,如“在反日情绪根深蒂固的中国,……”,“共产党一党独裁的中国,在天安门事件之后不断镇压民主化”。这类修饰套话,具有将某些固定观念传达给视听者的作用,对此高田老师认为,“如此断定,是否正确值得思考”。

5、一线记者的意识
 高田老师说,据其自身经验,一线记者,因为不甘居于其他报纸之后而有夸大事实的倾向。这是因为这些记者认为,比如说,如果他们判断某一消息不重要,事后会被追究责任。换句话说,他们认为夸大报道是一种保险。如果身在现场,很难抑制这种制造轰动新闻的冲动。因存在截稿限制,写作报道时无法充分思考煽情报道,可能造成读者“厌中”、“反中”情绪。
 2013年2月22日,在发出具有强烈震撼的呼吁“中国茉莉花革命”报道后的次日,共同社又向各加盟报纸发出一份长篇稿件。这篇稿件涉及事件背景、涉事人员意见、现场状况等。该报道主标题为:“受到控制,主角缺席的‘集会’”。这篇报道,对冲了前一日即21日过分渲染的内容。2月22日的报道,是认真考虑、权衡事实关系之后的重要报道。2月21日刊出的报道具有强烈震撼效果,而2月22日的报道则从诸多侧面传达事件真相,故显得报道重点不够突出。长野县《信浓每日新闻》刊载了这篇多视角的共同社新闻稿,同时独自拟定了下述标题:“中国民主化,主角缺席”“群众集会,避难中沉默的‘散步’”。高田老师认为,这是一篇非常好的有平衡感的报道。但是,由于第一篇报道过份激烈,此后再发表这样具有多视角的报道,也已很难找到原有的平衡。读者和使用新闻稿的报社一旦习惯了那种具有震撼效果的报道,就很容易引发他们对这样比较冷静的多视角的报道不一定十分满意。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非常令人不安的问题。

6、记者的习惯与必不可少的多角度报道
 有一中国人与日本记者长期接触,他根据个人体验指出,日本记者存在以下习惯:①总是去寻找符合自己预想的新闻素材②如果找不到,就要努力直到找到为止③常常迎合读者、视听者的需求。当然,虽然不能以上述看法概括所有日本记者,但是,可以说这种习惯是跟前述的煽情主义有关的一面。
 因为日本人了解中国的手段,首先相当程度,还是要通过日本的主要媒体,所以日本媒体的反日游行报道,容易让日本读者和视听者觉得,整个中国对日本人来说都很危险。此外,在头版大肆报道日本人在中国被拘留事件,就容易让日本国民持有“中国是令人恐怖的国家”这种印象。
 其实,在中国往往同时发生完全不同的事情。例如在2010年,四川省有一个叫伍凤镇的村庄,那里的农民利用日本提供的技术援助,接受了水库、水渠建设培训。就在这些农民接受技术培训时,四川省会成都发生了反日游行。但是,据当时参与技术指导的日方人员说,村民对游行漠不关心,而当地的报纸、电视也对培训项目做了报道。当地媒体更重视这项培训项目,而非省会发生的游行。
必要的多方面的报道
 2004年,在中国“亚洲足球锦标赛”期间,赛场观众席打出反日横幅。而同时,也出现如下一幕:不少中国球迷满面喜悦,他们在把获得的日本选手签名出示给媒体人员时说“不要拍我脸”。这是多方面报道的典型例子。

7、日本媒体的中文对外报道
 共同社作为日本最大的通讯社,在2001年领先于其他日本媒体设立了首家中文综合性新闻网站《共同网》。共同网主要有以下目的。①以中文直接、迅速传达日本的实际情况,增加中国对日本的理解②以多语言(英语、汉语、韩语)报道以提高作为国际性通讯社的知名度③期待开拓中国新闻市场。
 以上③,目前仍在发展之中。但CCTV等媒体在报道日本新闻时,常注明“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从这点来看,①②这两项目的基本实现。
 通过中文,将日本信息直接传递至中国,似乎让日本政治家神经十分紧张。也许,这会让政治家产生一种良性的紧张感。
 除共同网外,日本的中文新闻网站还有《朝日新闻中文网》和《日经中文网》。


(国际开发专攻 D1姚强译)
2016.12.27